镇巴县残联:“五个聚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成果
发布日期:2023-07-17 来源: 点击次数:0
为贯彻落实好各级关于残疾人巩固衔接的决策部署,今年来,镇巴县残联以“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为抓手,严格按照“清廉单位”建设规范要求,采取“五个聚力”措施,巩固衔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聚力动态监测帮扶。坚持每月开展两次残疾人返贫致贫预警筛查,与乡村振兴局等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沟通机制,及时更新动态信息,配合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落实好帮扶政策,实行动态清零。每月及时共享新增办证、等级变更、死亡注销、迁入迁出残疾人口数据信息,做好风险预警、预防相关工作,确保监测预警和帮扶到位。扎实做好后续扶持,按照各级要求,认真履行后续扶持工作职责,建立易地搬迁残疾人信息帮扶台账,及时更新台账信息,确保应扶尽扶。
二、聚力助残政策帮扶。一是1.3万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全覆盖。二是残疾人康复服务政策落地见效,对困难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年龄段争取从原来的0-6周岁扩大到0-12周岁,上半年已协助32名残疾儿童到定点康复医院进行治疗,按时按标准享受康复救助,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700人,覆盖率54.7%;为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具 300 余件;为25名有需求的肢体残疾人申报、取样、适配假肢;全面摸排,正在为392名听力残疾人申报、调试、安装助听器,并协助做好线上申领,确保应配尽配,适配。三是扎实开展第三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愿办尽办,让残疾人充分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对特殊困难残疾人常态化开展上门鉴定评残服务工作,上半年办(换)证662人,上门评残396余人,该项工作得到省市肯定。
三、聚力就业增收扶持。积极申报争取我省、市基地带动扶持项目,共申报省、市级农村残疾人助残增收基地5个,美丽工坊1个,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1个,残疾人直播产业基地1个;对35名自主创业就业残疾人进行扶持;免费对75名残疾人进行烹饪、保健按摩进行了量身定制的技能培训;为 170名有种、养业发展基础的农村困难残疾户扶持阳光增收项目资金。2月至4月,牵头联合相关部门举办“芳悦一品香杯”镇巴巧娘苗绣技能大赛,进一步提高镇巴巧娘的苗绣技能,增加残疾人绣娘指间经济收入。为就业年龄段的40名残疾人绣娘举办技能培训,加大对美丽工坊绣娘绣技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利用直播产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就业创业孵化扶持力度,打造了10名残疾人主播,孵化带动了6户残疾人小微企业。各基地直接辐射带动近200名残疾人增收。
四、聚力定点驻村帮扶。做好驻村和结对帮扶,精准制定帮扶计划27份;协助村委开展低保复审,确定51户146人分别享受A、B、C档救助,40户66人享受分类施保救助,31户31人享受特困救助;排查残疾人户创业增收情况,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60户,临时救助12户;落实金融帮扶7户,投放小额贴息贷款30万元。坚持每月遍访1次三类人群,每季度遍访1次脱贫户,半年完成一般农户的遍访任务,扎实开展5月份集中排查340户,完善遍访台账和工作日志。认真测算脱贫户及三类人群每月经济收入,核实外出务工信息,分析研判经济收入增减变化。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每月定期开展1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结合“进、知、解”开展送“爱心”活动,提高满意度。协助帮扶户伍永梅解决就业问题;解决残疾人阳光增收、新纳入三类人群户帮扶、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等实事。实施残疾人“阳光增收”项目,支持4户残疾人发展种养业,涌现了王朝清紧靠一只手臂发展养牛4头,养猪5头的产业增收典型;落实消费帮扶,在“832”平台购买农副产品3168元,全面完成财政预算单位预留采购任务。
五、聚力打造工作亮点。4 月 13 日至 4 月 14 日,汉中市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省残联领导,市人大、市政协、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市残联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业务干部、各县区残联理事长、业务干部及助残增收基地和机构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组织实地观摩镇巴县残疾人直播基地、美丽工坊和两个农村残疾人助残增收基地。在14日召开的会议上,镇巴县残联和石鸭子基地做交流发言,经验做法被《华夏时报》、《中国乡村振兴》等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