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残疾人事业 同心共筑中国梦——祝贺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发布日期:2013-08-13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次数:0
本报评论员
承载着249万残疾人及其750万亲属福祉,同心共筑共圆“中国梦”、“陕西梦”的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西安隆重开幕。我们向全省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全省残疾人工作者和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真诚的敬意!
过去五年是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成绩更为突出的五年,全省建成各级各类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人数、辅助器具适配数、危房改造户数分别是五年前的2.76倍、1.1倍、6.13倍、1.73倍,文体活动覆盖面提高了7个百分点,托养机构建设从无到有,建成集中托养机构101个、日间照料机构117个。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陕西省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意见》,61.26万贫困残疾人每月领取到不少于50元的生活补贴,8.5万城镇残疾人和36万农村残疾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71.9万残疾人得到临时救济,4.8万贫困残疾学生得到不同程度资助。残疾人事业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人权保障的一个有力印证,执政为民的一个鲜明展示。
未来五年,我省将实现残疾人普遍享有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助器具适配、托养服务和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有人管、有尊严的目标,这是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梦想,也是“中国梦”、“陕西梦”在残疾人事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只有每个残疾人都实现了小康、实现了自身梦想,全面小康社会才更完整、更真实,“中国梦”、“陕西梦”才更完美、更幸福。
要实现未来五年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形成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制定扶助保障措施,为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提供机会和平台。各级政府残工委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统筹协调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各残工委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形成分工合作、共同促进的工作局面。
要实现未来五年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要在确保各类“普惠”政策全覆盖残疾人群体的同时,制定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特惠”政策,形成残疾人社会福利方面的支柱性制度安排。要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有效机制,推动残疾人慈善事业大发展。要将残疾人服务体系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发展领域予以重视和支持,实施好重点康复工程和“阳光家园计划”,完善残疾人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的政策措施和残疾人教育体系,不断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扎实推进无障碍建设,切实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
要实现未来五年的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构建良好社会基础。社会各界要真诚理解残疾人、处处尊重残疾人、热情关心残疾人、倾力帮助残疾人,让他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各级残联要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广大残疾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恪守“人道、廉洁、奉献”的职业道德,热情服务、激情干事,做残疾人冷暖的第一知情者、需求的第一代言者、权益的第一维护者。广大残疾人要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勇当自主创业标兵、脱贫致富能手和行业状元,以骄人业绩为“中国梦”“陕西梦”注入“正能量”。
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有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关爱的阳光一定会照进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249万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梦想一定会成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