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县区动态

洋县残联:“两提升一创新”, 打通残疾人签约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4-06-26  来源:   点击次数:0

自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洋县残联坚持以残疾人基本康复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求为导向,聚焦残疾人家庭医生服务供给能力、签约服务质量、签约服务模式“两提升一创新”,突出一个“实”字,努力增强签约服务针对性、实效性,让残疾人得到更加及时、便捷、优质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及康复指导等个性化服务,构建起以“家庭为依托、家医为纽带、社区为支点”的残疾人精准康复体系,打通残疾人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获得了残疾人及其家庭普遍好评。截止2024年5月底,洋县2024年度共签约服务残疾人8824人,签约服务率90%以上,服务覆盖面达48%。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签约服务工作齐抓共管大格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残工委主任为组长,县残联、县卫健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办)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细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健全资源整合、协同配合、工作融合等推进机制,形成有机衔接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N”配套政策体系,为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升级签约团队服务能力。采取公开招标确定三家综合性医疗机构组建三支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团队制订实施方案,“全专结合”遴选实施力量,对接服务片区深度融入签约服务工作。县残联组织签约团队开展了多轮次业务培训,采取“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围绕《陕西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目录》组织实施,针对不同类别、不同残疾等级的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以个性化服务需求为导向,采用现场提问、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现场培训考核,为签约团队提升履约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聚焦精准施策,提升签约服务质效。全面推行下沉服务、家门口服务、专病专管、专病专签等模式,以村(社区)医疗室等阵地为依托,配置优质资源,集中签约群众,分层、分类为残疾人现场提供精准签约服务和健康指导。针对无法集中的残疾人实施入户上门、错时服务、康复指导、政策宣讲、点对点帮扶等暖心行动,让家庭医生真正走入残疾人家中,实现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90%以上。运用差别化计费导向,根据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可提供的康复服务及康复需求,采用30、40、50的标准差别计费。采取了肢体一、二级签约服务50元,肢体三级签约服务40元,肢体四级及其他残疾类别签约服务30元的标准。支持激励签约服务团队向三瘫一截(脑瘫、偏瘫、截瘫和截肢)等重残服务倾斜。

四是创新增值服务,助力工作做实做细。在残疾人自愿的原则下,为具备健康体检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健康体检等增值服务,丰富签约服务内容。健康体检重点检查残疾人血压、血糖心电图、血常规、血脂四项、乙肝三项等项目,现场采样,当日检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隔日反馈并指导健康服务,特殊情况持续跟进服务。做到了健康指导服务“精、细、准、实”。

五是强化督查评估,促进工作取得实效。建立“一人一档”,全过程动态跟踪家庭医生履约服务情况。县残联主要领导带队多次深入签约单位、签约服务现场、签约群众家中,对签约团队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现场督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发出督导提醒。自签约工作开展至今,督查签约团队12次,发工作提醒、督查通报4次,对信息填写不完整、服务简单化同质化、问题整改不彻底、服务记录和服务过程“两张皮”、签约服务未体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等问题,针对性进行整改督查,做到了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有落实。

下一步,洋县将持续深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在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升级个性化签约服务、丰富残疾人分级分类管理、优化残疾人全周期健康管理、延展“互联网+”居家康复等方面深化探索,努力提升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