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县区动态

西乡县残联:以“数字赋能•全民共享”开辟惠残助残服务民生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4-09-05  来源:   点击次数:0

今年以来,西乡县残联持续推进“互联网+辅具适配”、“融爱之家”辅具共享空间、“1+N+云服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残疾人康复数字化运用工作,以“数字赋能•全民共享”为主题,丰富残疾人数字素养与技能,通过改革,优化服务,真正把“互联网+辅具适配”、“融爱之家”辅具共享空间、“1+N+云服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残疾人康复数字化运用落实到残疾人心坎里,全力打造“服务零距离•情暖残疾人”服务品牌,组织“点对点”上门辅导、开辟线上服务新模式,提高残疾群众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减轻家庭护理难度,让他们心里有依靠、生活有盼头、生命有“支点”,不断提高残疾人满意度和幸福感。

“精细精准个性化滴灌”提升服务品质

积极落实陕西省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制定《西乡县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实施方案》,坚持“广覆盖、多角度、高标准”开展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组织“点对点”上门辅导,线上服务新模式,广泛宣传辅具适配补贴政策和线上服务新模式。做到有辅具需求残疾人“应配尽配”,提升残疾人辅具适配精准性,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把握时间节点,细化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举措,确保数字化运用工作落地落实、高质高效。目前,已为306名残疾人提供标准化、便捷化、个性化的辅具适配服务,申领电动轮椅、护理床、框式助行器、腋拐、坐厕椅、盲杖等辅具471件。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构筑关爱服务体系

为了应对老年人、残疾群众需求变化,促进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助力有辅具需求群众生活出行,加快文明城市创建,结合《汉中市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汉中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广场、火车站、汽车站、医院、社区等场所,建设适当的辅具共享站点,提供轮椅、拐杖、手杖、腋拐、助行器、儿童轮椅等辅具的免费租借服务,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提供24小时自助扫码租借辅具服务场所。使用人通过扫二维码实现线上申领、免费使用、异地归还,满足市民短期辅具需求,减轻经济负担,提升服务效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创建“融爱之家”综合服务平台,附设“中国体育彩票爱心销售点”“中国福利彩票爱心销售点”,开辟了全县服务老年人、残疾人新路径。

“1+N+云服务”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准

积极探索实施残疾人家庭医生“1+N+云服务”模式(实现残疾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总目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N个个性化服务;引入辅助云服务平台),发挥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专业职能,建立个性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广大残疾人搭建起一对一服务的连心桥,让他们有“医”可靠,充分享受到便捷、优质、贴心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已为全县8263名有需求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康复服务率达92%,签约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0%。

在推进落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中,通过“互联网+辅具适配”、“融爱之家”辅具共享空间、“1+N+云服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残疾人康复数字化运用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辅具适配精准度,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扩大了康复服务人群。实现了辅具评估从“传统入户问需”到“在线专业评估”的升级转变。根据残疾群众个体差异,通过上门采集、集中测量等方式开展辅具评估,精准掌握残疾群众辅具适配需求,为残疾群众的个性订制、精准适配提供参考数据。实现了辅具适配由“简单发放”向“精准适配”升级转变。残疾人辅具适配在“互联网+”支持下,基本实现智慧化精准适配,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化辅具服务。通过精准适配,进一步提高了辅具使用的精准度和辅具应用的功能效率。实现了辅具服务由“实物单一输送”向“货币化、市场化、需求个性化”提档升级的转变。实现了“上门+辅具适配”服务民生新模式。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县残联精心组织镇残联、村残协开展辅助器具进村入户工作,发挥专业评估机构的作用,带着情怀、带着爱心、带着责任,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改变了过去辅具发放由“我要”向“我需”转变,让更多有需求的残疾人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优质、阳光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位残疾人身边,最大限度消除广大残疾人朋友的生产、生活障碍,为残疾人朋友自强自立、融入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实现了申请、受理、评估、选品、发放、后续服务全链条,受到残疾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