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县区动态

西乡县残联:“书记项目”激活助残事业“一池活水”

发布日期:2024-12-27  来源:   点击次数:0

今年以来,西乡县残联以“书记项目”作为引领基层党建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抓住关键人、关键事,以项目化管理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培塑了“七彩先锋•爱心助残”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抓住“牛鼻子”,选准项目开良方

“在残联系统开展‘党建+’书记项目创建活动,旨在以党建工作统领业务,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残联工作各项业务的管理与服务之中,推动残联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谈及开展“党建+”书记项目,西乡县残联党员干部如是说。

项目就是“牛鼻子”,抓住了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事业发展的关键。西乡县残联“书记项目”以“民生实事”为抓手,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对症下药”,选准项目开良方,用项目培植残疾人事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后劲。

QQ20241227-133932

近年来,西乡县残联每年选择一个以上“书记项目”作为主攻目标,把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选项目重点推进,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残联工作全局,着力实施党建引领最美茶乡行动、党建聚力残疾人康复行动、党建赋能残疾人就业行动、党建融合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行动、党建领航文化助残行动、党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积极推进“阳光助残”队伍联建、“全程无忧”服务联手、“互促共赢”就业联拓、“与你同行”关爱联动、“幸福西乡”活动联办、“有爱无碍”阵地联享。通过“小切口”“书记项目”服务残疾人可感可及,解决残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着眼“小问题”,真情服务聚人心

家住峡口镇的吴显志(化名)今年80岁,中风导致残疾,一直与轮椅为伴。“在家一直需要人照顾,家人忙的时候,就很不方便。自从残联给家里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说起家居环境的变化,吴显志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样的改变源自西乡县残联落实的“书记项目”。为进一步拓宽民意表达、服务残疾群众的渠道,县残联党支部创新推行“书记项目”制度,党员干部“一对一”联系残疾人,打通联系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书记项目’涵盖残联各项业务工作、残疾民生事项等一批难点问题,着眼点在于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最大限度地将发展成果惠及残疾人。”残联党员干部一致说,此外,西乡县残联还为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爱心企业牵线搭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QQ20241227-133944

自“书记项目”启动以来,已为残疾人办证1200余件,解决各类信访近29件,为53多名特殊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全县12315名有需求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829名残疾人提供标准化、便捷化、个性化的辅具适配951件,为131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有针对性地对195名残疾人及家属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3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为全县228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党建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打破“大锅饭”,小项目激发大能量

“项目不落地,一切都是空。决不能‘选题’风风火火,‘解题’冷冷清清,必须抓好项目落实这个关键。”谈到“书记项目”建设时,党员干部深有体会地说。

为了确保各项目顺利完成,西乡县残联党支部建立党建工作督导机制,对申报项目设施“挂图作战”,现场调研、收集资料,对疑难问题进行“会诊”,促进项目加速推进;结合年度目标任务,建立工作考核制度,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考核实效化的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具体到完成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QQ20241227-134000

打破了过去“大锅饭”工作模式,让小项目迸发出大能量,激活了助残事业“一池活水”。“因为不断推陈出新‘书记项目’,西乡县残联党支部优先考虑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等多个助残项目,在补短、提质、做优、创新上下功夫,全面优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党建工作量变向服务惠民成效质变转化。”西乡县残联党员干部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