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 - 自强风采

“汉中左笔”徐汉杰的书画人生

发布日期:2015-06-26  来源:汉中日报   点击次数:0

   (本报见习记者 朱媛媛)6月22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汉台区民主街的徐汉杰工作室。屋内简陋、朴素,却有阵阵墨香扑鼻而来。墙壁上挂满了他的书画作品,几幅水墨画不论是花鸟,还是静物,均栩栩如生。令人很难想到,如此佳作,竟是一个残疾人用左手创作出来的!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汉中左笔”。

                                身残志坚追逐梦想
    记者见到今年57岁的徐汉杰时,他正伏案写字,左手拿毛笔荡开墨汁,起笔行云流水,笔划雄强而凝重,落笔处阵阵墨香散开,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今天状态好,字写得很满意。”他笑着说。印章落下,朋友也围在桌子前点评。“大家的夸赞都是发自肺腑的,老徐啊,不容易!”他的一位朋友高述山告诉记者。
    他确实不容易,先天右手残疾带给他多舛的人生!“小时候看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也有同龄人的嘲笑,童年很自闭。”徐汉杰说,小学三年级时因为家庭困难,他主动退学挣钱贴补家用,在江边砸过石头、卖过鸡蛋、学过木匠 ...... 为生活吃尽了苦头,但沉重的生活压力并没有阻挡他写字、画画的热情,反而铸就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这期间,我从来没有间断过写字、画画,而这一特长也带给我了许多机遇。”1975年,他来到了当时的汉中市蔬菜公司南大街蔬菜门市部当起了卖菜工人。领导知道他字写得好,就让他办黑板报、写标语,一年后调到蔬菜公司工会专门搞宣传。之后,同样因为这一特长,他被汉中市第二印刷厂招走,做商标设计。生活似乎逐渐走上了正轨,但在24岁时,命运之神再次跟他开了一个玩笑:通过考试,他以汉中市第二名成绩考上了陕西工业轻纺学院,但因为残疾而未被录取。为了维持生计,他白天在家揽一些广告画,写一些门牌,晚上伏案苦练字画。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被朋友介绍到部队上协助做正规划化建设工作,1987年还在部队办过个人书画展。1999年他在民主街开了一间装饰印务店,如今他整日在店里写写画画,下班后约上朋友喝茶聊天,生活过得安逸自在、平静快乐。

                                  苦难中“浴火重生”
    谈及自己的学习经历,徐汉杰很是感慨,“小时候,我们家附近住了很多知识分子、艺术家,他们经常教我写字画画的技巧和文化知识,那段特殊的机遇给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了自己今后的生存,能够有一技之长,自力更生,他决心要学出个样来。没有纸,他就到街上捡别人家包过水果的纸,装水泥的纸洗干净晾干后再用......
    在钻研书法的过程中,他拜过不少老师,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原汉中市文管会顾问白日旭。白老师让他在练习书法之外,多读书,尤其是大量阅读经史子集等传统国学。并告诉他,学习书画,吸收周边养分很重要,而脱离技法之美后,就得靠学识支撑。
    他最初练习书法从《晖福寺碑》和《张猛龙碑》等魏楷入手,后来受秦汉路数影响,开始研习小篆和大篆。徐汉杰说,篆书的因形立意、体正势圆所蕴含的古意让他很沉迷,往往为了写好一幅字要琢磨好几天,通过潜心研究和探索,目前已形成个人风格。
    对于徐汉杰来说,练字、画画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最初的时候,一张小幅画,别人一会儿就可以完成,他却要花上半天的时间。他妻子徐汉英说:“老徐每天早上6点左右就去店里练字,晚上太晚了就干脆住那不回家。
    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多少次的挫折,他都默默忍受过来,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可。上世纪90年代,他代表汉中市参加六部委书画展览,荣获国画二等奖、书法三等奖,共七个奖项,作品也被收藏。国画《不染》、书法《田乐》两幅作品入选《2015汉中美术作品展》。

                                 为残疾人事业做贡献

    与他相识20余年的朋友高述山说:“徐汉杰心地很善良,乐于做好事。是给社会传递正能量的一个人。这几年,他给聋哑学校、慈善协会、贫困学生捐赠图书有上千册。身为残疾人,深感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他也尽其所能对残疾人事业做了一些贡献,如资助残疾学生等。”现任汉台区肢残协会主席的徐汉杰,经常为落实汉中残疾人的福利政策奔走呼吁,积极建言献策。在全国助残日期间,为了让残疾人享受更多权益,他提出让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提议,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他说:“作为残疾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有益于周边的人和社会,不靠政府‘输血’,而是靠自己‘造血’,才能赢得别人真正的尊重。”接下来,他还打算吸纳更多热爱书法、画画的人共同组成一个残疾人文化基地,为公益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