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听障儿童重获新“声”
发布日期:2016-03-04 来源:汉中日报 点击次数:0
( 本报记者 陈谦)3月3日,因为“长”得像耳朵,所以被确定为中国和国际的“爱耳日”。今年中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儿童听力保护情况。
国际爱耳日源自中国
今年是第4个国际爱耳日,也是第17个中国爱耳日,怎么中国的比国际的时间长?没错,这个节日就是由中国贡献的。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原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在首都和各省会城市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2007年,由中国残联、原卫生部及世界卫生组织主办、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发表“北京宣言”,发出建立国际爱耳日的倡议,2013年,该日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今年,我国将主题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公众了解儿童听力残疾现状、致病原因、儿童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方法,树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降低儿童听力残疾的发生机率;另一方面也是为唤起全社会对听障儿童的关注、理解和帮助。为听障儿童全面发展,早日步入正常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家大力实施听障患儿康复项目
3月2日,阳光明媚,市聋人学校的师生正在植树,该校市聋儿语训中心的教师钟秀清介绍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康复项目:2014年“七彩梦行动计划”(人工耳蜗)康复项目为8人,陕西省民生工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为8人,2015年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让爱有声”听障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为14人,“七彩梦行动计划”聋儿(助听器)康复项目为5人。
中心听力师王万明介绍,听障儿童在接受康复训练前,先进行纯音检测,鉴定出听力损失的程度,一般在听障三级(中国标准)以下的康复效果较好。中心根据每个孩子的听障程度、年龄、身体发育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一般儿童3至6岁是康复训练的黄金时段。
贝贝(化名)去年做完人工耳蜗手术后,至今已经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康复训练,现在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听到老师的声音,做出反应,说出简单的词语。
市残联主管康复工作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国家对残疾儿童的救助力度非常大,对0至7岁的听障儿童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手术和助听器项目,并进行一年的康复训练,期间提供生活补贴。听障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后能够正常学习、生活,社会应该多多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国家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也进行财政补助,记者从市妇幼保健所了解到,我市从2013年按照省卫生厅要求开始启动听力筛查,至2015年是第一周期。国家对我市除汉台区之外的10个县的农村户籍家庭新生儿提供1万个免费筛查指标;至今年4月1日为第二个周期,提供1.7万个指标。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许多家长也开始重视听力筛查,去年我市新生儿为30089名,筛查率达到94%(听力筛查为家长自愿选择)。
保护儿童听力应从产前开始
三二〇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刘晶介绍,家族遗传,妇女怀孕期间病毒感染、服用药物不当等先天性因素都可导致新生儿听力残疾;后天性的因素有新生儿感染病毒,如腮腺炎、疱疹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性耳聋,学龄期儿童易患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儿童型鼻窦炎等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引起听力下降;另外,使用药物不当,如使用耳毒性药物也可导致听力残疾。
他建议,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儿童听力健康的关注,树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妇女在怀孕期间要注意预防病毒性感染,谨慎用药;对新生儿要进行听力筛查,三次不过关要进一步检查;对于学龄期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行为的变化,如果发现呼叫声音过大孩子才能听见的情形多次出现,就要关注孩子听力健康情况;预防病毒性感染,如有发现要及时就医,用药要遵照医嘱,避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同时,孩子在看电视、听音乐时保持合理音量,避免长期音量过大造成听力损害甚至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