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残联:以党建品牌为引领 激发残疾人工作创新发展活力
发布日期:2024-12-20 来源: 点击次数:0
“我们确立的‘七彩先锋•爱心助残’党建品牌,意在体现党建与业务、宗旨与职责的相统一。”西乡县残联党支部负责人在党建品牌成果展示活动上表示,“‘七彩’代表七类残疾人,寓意残疾人事业是阳光的事业,象征着残疾人顽强拼搏的品格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先锋’代表残联党员干部始终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教育就业、基本保障、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组织联络、志愿服务等方面,作为先锋楷模挺身而出”。
近年来,西乡县残联党支部坚持党建统领,紧密结合中心工作,以党建统领“六大行动”为抓手,着力开展“七彩先锋•爱心助残”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有效赋能党的建设提质、关爱残疾人提效、服务大局提优,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加强组织、提升能力 夯实残疾人工作基础
西乡县残联党支部着力从打造忠诚担当“堡垒”、创新发展“动能”、甘于奉献“铁军”等三个方面入手,制定党建品牌创建措施,锻造“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担当”的残联铁军,打造“七彩先锋•同心向党”宣传品牌,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及时学、理论中心组深入学、党支部经常学、党员干部系统学的“四学”模式,精准化提升学习效率,为残疾人工作者充电赋能。全年开展集中理论学习32次。优化“业务大讲堂”“比武练兵”等活动载体,实行每月亮成绩、每季抢红旗、全年列榜单的考核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促进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工作上的“一专多能”。擦亮“阳光助残•清风相伴”廉洁文化品牌,强化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统筹推进“十廉工程”,推动清廉建设融入残疾人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打造“助残联盟•温度茶乡”扶残助残品牌,围绕文明城市创建、重点任务攻坚等,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化“学听跟”专项行动,以“五个一”文化进家庭进社区活动、入户访视、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困难残疾人帮扶为载体,引领各级残联组织、残疾人工作者深入基层和残疾人家庭开展走访调研、政策宣讲。使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成为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工程”、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亮点工程”和党员干部、残疾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坚持一户不落、一个不少 兜牢残疾人民生底线
扎实开展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动态监测工作,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入户访视工作。以“县残联领导带头,各级残联组织联动”的方式开展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困难重度残疾人帮扶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复核复审工作,严格落实“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县12868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099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足额发放到位。坚持“不少一家,不漏一人,不重复享受,应助尽助”,认真做好临时救助发放工作,为20名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4万元,资助9名残疾大学新生和困难残疾家庭大学新生正常入学,有效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扎实开展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采取“集中托养+居家托养”的方式,集中托养稳定期精神残疾人27名,上门居家托养重度残疾人104名,有效减轻了残疾人的痛苦和残疾家庭的负担。
多元拓宽渠道、激发动力 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
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招聘会2场,推动5家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19名,帮助110名残疾人现场签约。严格落实残疾人就业税费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残疾人“一对一”就业创业帮扶指导,帮助15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争取项目资金7万元,对3家盲人按摩机构11名残疾人进行就业创业扶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和增收能力。按照残疾人类别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类别化、多层次培训,探索开展“定岗+培训”“非遗+培训”等模式,在城北办二里社区、茶镇老渔坝社区、桑园镇桑园社区、堰口镇古城社区、杨河镇高土坝社区开展残疾人及家属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7期,累计培训残疾人及家属195人次,帮助其树立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他们创业内生动力。实施阳光增收项目,依托县域特色产业争取市级配套资金,对6个镇有一定种养和产业发展规模的131户残疾人发放补助资金39.3万元,帮助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全力扩展内容、创新方式 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残疾儿童精准康复服务,为全县51名残疾儿童提供运动功能、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及康复训练等服务。实施文化助残行动,坚持一月一主题,围绕残疾预防日、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重要活动节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和文化活动,引领广大残疾人群众主动融入社会,共创共享美好生活。大力推动残疾人体育融合发展,争取资金5万元建成峡口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持续加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不断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意识。西乡县残疾人黄鲤杰先后获得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残运会F33级铅球冠军,被评选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23年“最美西乡人”;李涛获得2022年“感动西乡人物”称号;残疾人家属王福菊获得2023年“最美西乡人”荣誉称号。县残联获得县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
倡导平等参与、共建共享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严格规范残疾人办证管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推进“申请服务向主动服务、走进来办证向送服务上门、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三转变,确保符合评定条件的残疾群体“应办尽办”、惠残政策“应享尽享”,累计组织上门评残8次,服务残疾人群众204名。深入推进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成集残疾人就业、康复、托养、电商、培训于一体的“陕亮家园”“美丽工坊”各1个,培育助残增收基地8个,建成辅具免费共享“融爱之家”10个,免费为全县老年人、残疾群众提供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具租借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开展互联网+辅助器具适配行动,按照聚焦重点、分批实施、扩大受益面的原则,进村入户为全县220个村(社区)17352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做到“应配尽配”。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为全县168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帮助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方便残疾人生活出行。
上一条: 镇巴县残联:做实扶残助学 助力乡村振兴